講座報告主題:【五棵松講壇】語言現象的科學解碼——語言學研究的范疇與方法
專家姓名:張妍
日期:2025-04-16 時間:14:00
地點:京江樓2號樓2105
主辦單位:外國語學院
主講簡介:江蘇大學外國語學院資格副教授,博士畢業于英國倫敦大學學院(UCL)語言學專業。于國際知名出版社Springer發表英文學術專著The Aspect-Sensitive Agent Omission in Mandarin。承擔《英語閱讀》《英語史》《英語語音與語音學》《語言學理論與流派》等本科及研究生教學工作,獲2024年外研社“教學之星”大賽江蘇省一等獎。研究專長:研究方向為句法學、英漢語言對比,翻譯理論與實踐等。
主講內容簡介:大眾對語言學的認識一直存在一定的誤解,相當一部分人認為語言學就是學習多門語言,或者專注于某一門語言的研究。實際上,語言學是研究人類語言普遍性與深層機理的科學。講座將通過通俗易懂的日常語言范例,展示語言學如何以科學方法研究人類語言的語音、結構、意義及其認知基礎,涵蓋語音學、音系學、句法學、語言相對論與語用學等重要分支。1.語音與音系,以漢語母語者的英語發音現象為切入點,解析語言聲音系統的運作機制。2.句法結構,通過中英文歧義句的對比分析,展示句法學如何揭示語言表層形式背后的邏輯結構。以漢語與英語的結構性歧義句為例,演示相同線性序列如何通過不同句法樹形圖產生多重解讀,進而說明句法學研究語言結構層次性與組合規則的本質屬性。3.語言與思維,引入Sapir-Whorf語言相對論假說,探討語言范疇對認知模式的潛在影響。通過"紅"/"綠"文字顏色識別的Stroop效應實驗,實證展示母語文字符號對認知加工的自動化干預。該部分呈現心理語言學對語言-思維關系的實證研究路徑。4.語用,運用語用學關聯理論解析日常交際中的言外之意。以綜藝《再見愛人》中麥琳與李行亮言語溝通產生的誤會為例,揭示話語理解過程中語境推理的核心作用。本次講座通過深入淺出的日常案例,講解語言學的研究方向與方法,旨在幫助聽眾管中窺豹,初步對語言學產生基本的了解,同時也體會語言研究的樂趣。
歡迎師生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