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報告主題:基于單粒子級上轉換成像與密度泛函理論計算解析復雜復合材料中的上轉換發光相
專家姓名:李秀完
日期:2025-04-22 時間:09:00
地點:材料學院304報告廳
主辦單位: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
主講簡介:李秀完教授是韓國鮮文大學(Sun Moon University)的榮譽退休教授,現任 IUMRS 會議委員會主席、ISO/TC107(金屬與無機覆蓋層技術委員會)主席。他曾任韓國材料研究學會(MRS-Korea)會長(2010)、國際材料研究學會聯盟(IUMRS)主席(2017-2018 )。李教授于 1986 年在美國伊利諾伊大學芝加哥分校獲得材料工程博士學位,博士后期間在美國國家標準與技術研究院(NIST)從事先進結構陶瓷磨損圖譜開發研究。1993 年加入韓國鮮文大學任助理教授,2000 年晉升為正教授。1999 年受聘為日本大阪大學產業科學研究所(ISIR)客座教授;2000 年與日本長岡技術科學大學石崎幸三教授達成實驗室間學生交換與科研合作協議;2009-2013 年主導韓國鮮文大學、日本長岡技術科學大學與中國武漢理工大學的 A3 預見計劃;2010-2020 年與大阪大學共同開展全球研究實驗室(GRL)項目。他曾組織 1995 年首屆韓美摩擦學國際研討會,擔任 1997 年第二屆韓日等離子體涂層技術研討會秘書處成員;2000-2025 年開創并已舉辦二十三屆生態材料設計與工藝國際研討會(ISEPD),并計劃于 2026 年 1 月在中國武漢舉辦第二十四屆會議。李教授發表 SCI論文 300 余篇,主導制定 7 項 ISO 國際標準。研究專長:通過賽隆陶瓷(Sialon Ceramics)微觀結構設計實現高導熱、高透明等多功能特性;利用納米晶氧化物陶瓷粉體開發光催化劑;以及 Ni-納米陶瓷復合材料的電鍍技術。
主講內容簡介:基質晶格的晶體結構與相穩定性對上轉換現象的高效發生具有重要影響。在穩定的基質中,鑭系元素摻雜通常不會改變基質本身的晶體結構。然而,當鑭系元素摻雜導致體系發生顯著相變并形成多相共存時,如何準確識別上轉換發光相仍是一大挑戰。本研究通過微波水熱法嘗試合成鑭系摻雜的NiMoO4時,制備出MoO3/Yb2Mo4O15/NiMoO4微納復合上轉換熒光粉。結合密度泛函理論(DFT)計算與單粒子水平上轉換成像技術,系統闡明了復合材料中各相的穩定性及其上轉換發光特性。通過980 nm激發下的單粒子水平成像,首次以超高分辨率實現了復合材料內發光與非發光區域的精準區分,從而確定Yb2Mo4O15是該體系中唯一的上轉換發光相。DFT計算結果進一步表明,相較于其他鑭系摻雜相,Yb2Mo4O15在熱力學上具有更顯著的優勢。這一綜合研究不僅深化了對復合材料上轉換發光機制的理解,還為精準調控材料光學性能提供了新思路,在生物成像、傳感及光子學等需精確控制光發射的領域具有重要應用潛力。
歡迎師生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