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新材料研究院、材料科學與工程學院潘國慶教授應邀在ACS旗下頂級刊物《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化學研究述評)上撰寫了題為:Dynamic Synthetic Biointerfaces: From Reversible Chemical Interactions to Tunable Biological Effects (動態生物界面:從可逆化學作用到可控生物學效應) 的綜述論文(Acc. Chem. Res., 2019, DOI: 10.1021/acs.accounts.8b00604)。潘國慶教授為論文唯一通訊作者。江蘇大學作為科研機構屬首次在該期刊上發表論文,并為該論文唯一署名單位。

如何在生物材料界面模擬天然細胞外基質的動態性能是生物醫學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科學問題。該綜述論文系統闡述了潘國慶教授課題組近年來在動態生物界面材料領域的諸多系統性研究工作。其課題組以模擬生理環境的刺激響應性、拓展生物功能多樣化以及生物應用廣泛性為出發點,創新性地將多種可逆的化學作用(1. 可逆共價化學作用;2. 分子印跡可逆識別作用;3. 動態金屬配位化學作用) 用于生物活性分子的表面功能化,成功地在生物材料界面實現多種細胞行為的可控調節。相關研究成果發表了多篇高水平論文,如:J. Am. Chem. Soc., 2014, 136, 6203; Angew. Chem. Int. Ed., 2018. 57, 7878; Adv. Funct. Mater., 2017, 27, 1605985; Small, 2018, 4 (13), 1703968; Angew. Chem. Int. Ed., 2011, 50, 11731; 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1511; Small, 2019, 15, 180391; Angew. Chem. Int. Ed., 2013, 52, 6907; Angew. Chem. Int. Ed., 2017, 56, 15959; J. Am. Chem. Soc., 2016, 138, 15078等。上述一系列工作巧妙地借助化學策略在生物材料表界面實現了動態的生物學效應,所提出的分子策略受到國內外同行的廣泛關注和采納,有望為生物材料的仿生設計以及生物系統的反饋性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是化學和材料領域最具權威的國際性綜述期刊之一,JCR2017年最新影響因子為20.955。不同于其它綜述期刊通常評述某一領域的研究進展,《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獨具風格,該雜志側重于評述通訊作者所領銜研究團隊的系統性研究工作。能夠應邀在《Accounts of Chemical Research》上撰寫論文,是受邀者的研究工作具有系統性和重要國際影響的標志之一。該論文的發表表明我校科研團隊在智能生物材料領域的相關前沿性研究工作得到了國際同行的廣泛認可。
2018年,潘國慶教授曾在國際頂級期刊《Chemical Society Reviews》(影響因子40.182)上撰寫論文(Chem. Soc. Rev., 2018, 47, 5574),本次是其應邀再次在頂級期刊上闡述其研究團隊的系統性創新成果。潘國慶教授課題組近年來在智能生物材料領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國際影響的研究成果。目前,已經以江蘇大學為通訊單位發表了5篇影響因子超過10的高水平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