講座報告主題:高性能低成本有機太陽電池關鍵材料研究
專家姓名:段春暉
日期:2023-03-23 時間:09:30
地點:騰訊會議,會議號:962-275-775
主辦單位:環境健康與生態安全研究院
主講簡介:段春暉,博士,華南理工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級人才計劃青年項目入選者,廣東省青年珠江學者。2013年在華南理工大學獲得博士學位,2014年3月至2017年6月在荷蘭埃因霍溫理工大學開展博士后研究,2017年7月起任華南理工大學教授。主要從事有機高分子光電材料與器件的研究,在有機太陽電池與光探測器方面取得系列創新研究成果。提出了多重共振效應有機光伏材料的學術思想;多次創造聚噻吩太陽電池的世界紀錄效率,持續引領聚噻吩光伏材料的發展;開發了硼氮稠環、氰基噻吩等多個原創性有機光伏材料體系;推動了線性D–A型光伏聚合物的復興。至今在Chem. Soc. Rev., Joule, J. Am. Chem. Soc., Angew. Chem. Int. Ed., Adv. Mater., Energy Environ. Sci.等國際頂級學術期刊發表SCI論文110余篇,論文獲他人引用6000多次,H-因子40,累計19篇論文入選ESI高被引論文;共同主編中文專著1部,參與出版英文專著5部;申請中國發明專利17項,已獲授權8項。榮獲中國青少年科技創新獎,參與獲得教育部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一等獎。主持及參加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廣東省基礎與應用基礎研究基金、廣東省引進創新創業團隊等資助的項目10多項。目前擔任中國感光學會光電材料與器件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國際期刊Energy Materials副主編,是Chinese Chemical Letters(中國化學快報)、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半導體學報)、Journal of Functional Polymers(功能高分子學報)、Chinese Journal of Lasers(中國激光)等多個學術期刊的青年編委。研究專長:有機高分子光電材料與器件。
主講內容簡介:有機太陽電池(OSCs)是一種極具商業前景的新型光伏技術,受到了學術界和產業界的廣泛關注。近年來,得益于非富勒烯受體及與之匹配的聚合物給體的開發,OSCs的能量轉換效率不斷取得突破,目前單結和疊層器件的轉換效率均已超過19%。然而,實現OSCs的產業化仍有諸多問題亟待解決。材料方面,目前廣泛研究的高性能給/受體材料的核心構建單元的知識產權被國(境)外機構掌握。器件方面,OSCs與硅電池、鈣鈦礦電池等技術相比在性能上還有較大差距,其主要原因是電壓損失過大。針對這些問題,近五年本課題組致力于開發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原創性核心構建單元與材料體系,提出光伏材料設計新思想:多次創造聚噻吩太陽電池的世界紀錄效率,發展了B–N稠環、氰基噻吩、線性D–A聚合物、非稠合聚合物受體等多個原創性的高性能低成本給/受體材料體系。提出了多重共振有機光伏材料的學術思想,為有機太陽電池實現新階段的效率突破提供了新思路;提出了“近紫外-近紅外搭配”搭配策略制備彩色半透明有機光伏器件的思想。
歡迎師生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