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日,“中國—東盟關系暨產教融合助推江蘇農機企業走出去”研討會在校舉辦,圍繞當前東盟地區形勢與中國—東盟關系、江蘇大學與東盟農機合作、江蘇農機加強與東盟合作及出口等議題展開研討。
校長邢衛紅、中國—東盟中心秘書長史忠俊、江蘇大學原校長顏曉紅、副校長蔡英鳳、鎮江市外辦主任盧利林,中國—東盟中心、國際處、外國語學院、農業工程學院、智能農機裝備理論與技術重點實驗室、農業工程學部、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流體機械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相關負責人,國防科技大學和南京大學相關領域專家學者,江蘇沃得農機、江蘇悅達智能農業裝備有限公司、蘇州久富農業機械有限公司、江蘇江淮動力有限公司、江蘇華源節水股份有限公司等企業代表出席會議參與研討。會議由我校全球發展與安全研究院理事長徐步主持。
邢衛紅會見了史忠俊一行,對其來訪表示歡迎。邢衛紅介紹了我校發展現狀、優勢學科及與東盟國家在各領域的合作成果,雙方就中國—東盟中心與江蘇大學在人才培養、科研創新、人文交流等方面的深化合作達成共識。
蔡英鳳表示,學校在農業工程、食品與生物工程等方面學科優勢顯著,近年來與泰國、印度尼西亞等東盟國家展開了廣泛合作。依托中國—東盟中心平臺,充分開展學校與農機企業的產教合作,助推江蘇農機企業走向東盟,對推動我校學科建設、服務江蘇省農業新質生產力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史忠俊指出,去年中國—東盟自貿區3.0版升級談判實質性結束,中國與東盟在新興領域的互利合作、在標準和規則領域的互融互通、在貿易領域的便利暢通將得到長足發展。中國—東盟中心愿搭建與高校交流及企業合作平臺,充分發揮中心的橋梁紐帶作用,為中國—東盟全面戰略伙伴關系建設賦予嶄新內涵。
徐步指出,2026年是中國與東盟建立全面戰略伙伴關系5周年,中國—東盟命運共同體建設將邁入新階段。東南亞國家在農機領域具有巨大需求,而江蘇大學在農業機械、農業創新、人才培養等方面展現強大競爭力。學校希望借助中國—東盟中心的平臺優勢,推動構建相關農機合作示范中心,服務國家戰略需求和省市經濟發展需要,不斷提升學校辦學影響力。
顏曉紅表示,江蘇大學的學科優勢與東盟國家的市場需求及省內相關企業的出海愿望高度契合。中國農機產業發展已呈新態勢,需要各方通力合作,共謀共享,不斷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農業強國建設。
參會企業代表紛紛表示,希望在中國—東盟中心的指導和我校有關部門的組織下盡快成立相關農機促進協會,助力江蘇省農機企業抱團出海,為東盟國家的農業發展提供涵蓋全產業鏈的服務方案。
校內有關學院、研究中心、實驗室負責人表示將落實本次會議內容,不斷深化學科建設與產業合作的雙向賦能,為我國農機現代化、智慧化發展提供科研和人才保障。
史忠俊對企業及校內代表做出回應,表示中國與東盟在農業與農機領域合作前景廣闊,中國—東盟中心將助力企業、高校與東盟國家有關部門建立聯系,不斷深化中國與東盟在農業農機方面的交流與合作。
會后,史忠俊和各位參會嘉賓代表參觀了學校智能農機裝備實驗室,深入了解學校涉農學科近年來取得的科研成果。(全球發展與安全研究院 國際合作與交流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