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5日,由江蘇大學與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共同主辦的來華留學生國情教育地方特色課程建設與教材編寫研討會暨《水韻江蘇》新書發布會在青教公寓三江廳舉行。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社長丁毅、江蘇高等教育學會外國留學生管理委員會副秘書長兼秘書長張海軍,南京大學、上海交通大學教授程愛民及我校黨委宣傳部、教務處、文學院、外國語學院相關領導出席會議,來自全國2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百余名專家學者參加會議。

丁毅在發言中指出,《水韻江蘇》是《中國國情教育地方特色教材》的首發之作,該書不僅適合用于江蘇省高校留學生國情課程,還有助于中外讀者更好了解江蘇的歷史文化、經濟發展、名勝古跡和風土人情。未來,《中國國情教育地方特色教材》系列將進一步涵蓋更多省、自治區、直轄市。
張海軍指出,江蘇留管會一直將推動全省高校來華留學生國情教育落實落細作為重中之重,江蘇大學提出“國情教育領跑”行動,發揮了重要的示范引領作用。江蘇高校要加快形成國情教育教學標準,充分發揮在蘇行業特色高校,特別是江蘇高水平大學建設高校的優勢,講好行業特色的“江蘇故事”。
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副社長黃衛對《水韻江蘇》項目的開展情況、主要內容和圖書特點進行了全面介紹,強調《中國國情教育地方特色系列教材》旨在通過各省市的獨特視角,向世界展示當代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巨大成就。

丁毅、張海軍、黃衛及教材主編團隊為新書發布共同揭幕。
程愛民在主旨演講中介紹了來華留學中國國情教育地方特色課程建設現狀、存在問題與對策,從國情教育課程體系和社會實踐體系建設兩個方面提出解決方案,認為國情教育內容選擇要注意體系完整、點面結合,以故事為主體,同時要注重運用融通中外的話語體系、語言風格和表述方式。南京農業大學教授王東波在題為《垂直領域大語言模型構建研究》的主題演講中指出,垂直領域的大語言模型與通用模型在訓練實踐中的準確性、復雜性等多維度表現出顯著差異,同時在資源消耗和任務能力上也各具特點。他強調,數據和場景是垂直領域模型成功的關鍵因素。
我校海外教育學院院長吳鵬和教師吳媛媛展示了來華留學生國情教育地方特色課程示范課,對我校《江蘇概況》的課程設置、內容特色和授課方式進行了詳細說明。

會議期間,國情教育地方特色課程建設與教材編寫座談會院系主任論壇舉行。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江蘇大學、揚州大學和上海外國語大學等單位代表圍繞國情教育地方特色課程的體系搭建、教材編寫、課程開發、活動組織等方面進行了分享和交流。(海外教育學院)